2023第十三届金手指奖创意设计奖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2日 分类:工业产品作品建筑环境作品 浏览量:3429

“金手指奖”是中国照明网于2011年创设的中国照明行业首个综合性大奖,每年一届,奖项涵盖工程、设计、产品、项目、品牌、创意、人物及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是业内首个设立照明设计师奖项的评选,开创业内大型评选先河。目前已经成为行业规模最大、奖项最全、评奖数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奖项,被誉为照明行业的“金标杆”。

为促进行业人才发展,助力高等院校人才培育,金手指奖特别设立了面向高校学生的创意设计奖。结合行业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创意设计奖”将参赛作品的方向定义为面向工艺设计、灯具设计与视觉设计作品,在鼓励学生创意发展的同时,也让评选范围更加精准,让他们接触更为真实的行业需求。下面是第十三届金手指奖创意设计奖的得奖作品。

 

一等奖

 

作品名称:《光之旅途——光艺术装置设计》

作者:孟子越、邓可轩、罗雅敏

学校: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张永锋、肖志慧

 

作品介绍

此作品采用四个艺术装置节点全方位展现艺术科技专业特性,同时也起到激励学生和展示作品的作用。艺术装置同时可以起到展示灯具的作用,可以不定期邀请不同灯具厂商展出灯具以供学生们学习观摩,既有教学也有展示,还有艺术达到三位一体的效果。

 

 

在设计中主要采用了钢架、光电玻璃、亚克力板等材质,模块化的展陈方式;设置了不同照度的照明模式,根据人体节律给师生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有趣的艺术装置给师生增添温情和归属感。

 

 

二等奖

 

作品名称:《隐藏的光-创意灯具设计》

作者:蔡文歆

学校: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关杨

 

作品介绍

该作品为创意装饰灯具设计-隐藏的光,主要设计点在于灯罩,灯罩是由许多自由组合的多边形结合而成,每一个零件的设计都极具个性,在人视线可达的视角,都有遮光膜来避免光线的直射,避免对人眼造成伤害;同时在远离光源的零件上,遮光膜就时有时无,自然地形成一种光影交互的视觉艺术效果。运用在需要营造氛围的空间中。

 

 

在设计语言方面,该灯具运用几何造型衍生出不规则的视觉形象,使光影在多角度呈现更多的可能性,迎合了现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审美特点。在技术要求方面,该灯具实际上为:灯座、灯泡、灯罩三部分的组合,在技术方面量产难度小,对于投入市场来说成本也比较可观。

 

该灯具运用在需要营造氛围的空间中。通过以装饰灯这种常见的灯具形式来表达巧妙的光影,也是意在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光影的魅力。

 

 

 

作品名称:《醉生梦》

作者:葛丁榕

学校:山东建筑大学

指导老师:高键、徐莉

 

作品介绍

该设计是以文字‘醉生梦’为主题打造的带有国潮风格的照明艺术装置。材料的选用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水泥、钢铁、透明玻璃等这类质朴的材料来表现华丽、复古的效果,又以塑料、钢铁和合成金属小等人工材料来凸显文化科技感,天然的材料和具有生命特征的必植物等则很少出现。通过对自然材料的舍弃,表现出科技现代感,通过对文字、拼音的运用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本作品《醉生梦》是以文字‘醉生梦’为主题的,一件带有国潮赛博朋克风格的照明艺术装置,该方案的应用范围为夜市商业街或酒吧等场合,属于大型灯光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以年轻人为主的一些人群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追求在夜晚能伙同几个好友到夜市或者酒吧等休闲场所去休闲玩乐一饮而欢。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夜市小酒吧这种休闲场所,夜市商业街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与创意的结合,提高夜市的品味和内涵。

 

 

三等奖

 

作品名称:《未来·长河》

作者:李铸、曲思源、时贞捷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于红霞

 

作品介绍

本作品选址原本是一处老旧集市,曾经人来人往的集市现在不复存在,后变为一条“黑臭水沟”,经过政府的治理成为“桃源碧水”。伴随河道水质的改善,如今已经成为一处河边广场,将万物复苏的理念融入科技元素,依靠仿生树枝绽放的形态,设计成富有现代感的路灯。中央的艺术交互装置,是以荷花绽放的形态展现而出。表达出“水滋生万物”的概念。

 

 

再者,将周围废弃的旧楼利用起来,改造成富有现代元素的店铺集市,又运用交互装置,播放那曾经的集市片段、城市回忆,让曾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忘那段热闹的老旧集市的历史,将这里的故事流传下去。

 

 

 

作品名称:《误入·星河》

作者:侯悦、柯驰

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恺颖、陈敏、张兰、王岳

 

作品介绍

误入·星河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梵高「星光之夜」——星空的绘画艺术文化,运用细腻的亚克力质感,以及柔和的色彩,将点点晶钻之光演绎出装置的「误入星河」。误入·星河装置效果如点点星光隐约闪耀,在阳光下晶钻光泽相互交织,色彩如梦如幻。

 

 

夜晚:由频率控制,低音的频率从中间向四周高音实时波动,就像由每一个小的星光聚集在一起变成一个耀眼的光芒。

 

 

白天: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阳光洒落在七彩的色片上呈现出星星点点的光影关系;在不同时间段的日光中,阳光的角度不同,洒落在七彩的色片上折射出的颜色也大不相同;装置上的颜色与陶瓷的颜色相接近(因为有个陶艺的工作室);夜晚的互动与工作室开灯通宵做项目窗户透出的星星点点的灯光相呼应,正如毛泽东主席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品名称:《海底星空》

作者:王家冰

学校:广州理工学院

指导老师:陈敏

 

作品介绍

海底星空:鱼类集群行为构成的浪漫景象,我们所说的海底星空其实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海洋中的鱼类喜欢 成群结队,这种集群行为造就了我们 所看到的海底星空。

 

 

其中,发光生物体如发光水母、发 光珊瑚、发光蠕虫等,会通过自身发 光来吸引猎物或伴侣,或者是用于自 身的保护。这些生物体发的光是由 特殊的细胞和发光物质产生的,能够呈现出各种颜色。

 

 

优秀奖

作品名称:《千帆》

作者:杨妍、赵贺彤

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李文东

 

作品介绍

中国山水孕育了中国文化,中国山水对中国文学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发展与推动作用,中华文明与中国山水相辅相成,渊源深厚。从古至今,文人、文学与山水的不解之缘一直都存在。而在茶的世界,古今中来,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作品结合了中国山水诗情、茶道艺术,精心清雅,又有不断延绵、探索远方的韵味。

 

 

该作品为氛围装饰灯,以山为形态,茶为色蕴,相互融合,呈现出了一叶扁舟,荡漾水波,赏湖光山色,吹来了唐宋的遗风余韵的感觉。该作品搭配在茶桌之上等,与景融合,向人们传递古时文人的山水诗情,将人拉入静心之态。该作品将琉璃那凹凸起伏的状态与灯带相结合,会形成在琉璃中有一种山水流动的意境感觉,让人觉得有一种过往云烟感,并且底座为“茶”字中内置无线以及有线一体充电装置。

 

 

 

作品名称:《竹伞叠彩》

作者:江雪、翁振航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于红霞

 

作品介绍

在“伞”杆件上增添中国传统元素,选用椎卯形式作为杆件、骨架和节点的主要使用部分不仅展现了樨卵文化,也成为了我们伞件的一部分结构组成。使用防腐木的材料做骨架既避免高温燃烧同时坚持了绿色的理念。

 

阳光透过膜下木伞骨架,疏密有致的伞骨阴影流泻在地面,伞骨结构之美透过光完美的表达出来。我想既然需要光,那为何不是一盏灯呢?旨在以“微小切入”作为更新理念,在最大程度保留提高景观风貌的前提下,赋子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在场地中撑起“伞”,使人们在伞下相聚,随伞的折叠的形态不同,使空间具有不一样的功能,打造新型的景观节点。在材料上整体使用木材,局部融入中国传统棒卯节点,风格贴合街区历史感。以“伞”为点,以点连线,辐射整体更新改造区域的夜景风貌。

 

 

 

作品名称:《弧光》

作者:丁家骏、郝一儒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于红霞

 

作品介绍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碰撞中电子往返与基态与激发态并带出光子发光。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让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当今社会绝大部分生产生活都依赖于电力的支持,五彩斑斓的霓虹灯背后也是电力碰撞的产物,这一个个微观的量变引起社会的巨变。作品站在科技的视角下,期望带领人们走进电力发光的原理,让人类感受科技发展的背后动力,作品本身亦象征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轨道,科技进步不断造社会,但同时科技仍不可忽视其双刃剑的双重作用。创意的灯光雕塑增强科技广场体验,带领游客进入科技空间。

 

 

本次作品的设计理念就采用现代照明技术的电弧发光原理,遵循粗野主义的手法意在用材料和雕塑的力量感体现电子碰撞生电的过程,设计主体拟采用混凝土与钢结构结合,部分采用透明材料。结构设计上,设计内部部分掏空设置“球体”模仿电子运行轨道。在白天通过太阳光影形成图像,在夜间时,通过光控技术自动开启发光模式,实现发光全自动调节,完成发光原理的展示过程。

 

白天

夜间

 

 

作品名称:《“芣苢”之歌》

作者:王梦茹

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恺颖

 

作品介绍

芣苢,又称为车前草。在田埂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本次灯光装置选用芣苢作为设计元素,通过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装置组合,通过对灯光的控制,演绎诗经中农人采摘时紧张有序的而又兴高采烈的情绪起伏。希望借灯光装置以古喻今传,创造出一个人与环境、人与人交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余,寓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未来。

 

以“芣苢”直立向上的花柄为装置设计原型,通过在直立或弯曲而上的灯柱上嵌入led全彩灯带,以及刻画有直径不一的圆形图案的导光板,模拟出芣苢花柄上密集的细小的蒴果和花柄形态。灯杆下方离地0.5米处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能对4米以内里活动的人群做出不同的灯光反应。

 

 

 

作品名称:《循庄问蝶》

作者:江雪、陈昕玥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于红霞

 

作品介绍

本项目基于实地调研环境,以艺术化的界面、节点、廊道、景观,为村落空间匹配相应的主题设计,材质色彩来打造各种空间的特色,让每个空间既“独立”又成为整体空间的一部分,包括灯光、导视、建筑材质,都围绕着故事场景而衍生,形成文化氛围。蝴蝶装置来的奇幻魅力,栩栩如生,美丽翅膀和细致纹理,灿烂的紫罗兰色、多种颜色搭配相互交织,创造出一种瑰丽而宛如仙境的氛围。蝴蝶的翅膀仿佛会悄然舞动,·为整个灯具增添了一丝生动的魔法。

 

 

提取兰陵蝴蝶兰的元素,主支架采用有足够刚度的透明管,在里面放置LED灯,外附有流光溢彩的透明膜,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来展现蝴蝶翅膀的轻薄透亮,欲振翅高飞,以表现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

 

 

 

作品名称:《光锥》

作者:王毓春

学校:四川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张永锋

 

作品介绍

设计说明:这是一组由四个三棱锥组成的灯光装置,旨在创造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将光与结构融合,以实现艺术和工程的完美结合。为观众提供一个思考光、颜色和空间的平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三棱锥由交错排列的RGB可变的灯管构成,通过精心编程的光效,将各种丰富的光色和效果呈现出来。光线相互交织、混合、交汇,呈现出如交织的编织品一般的视觉效果。这一装置的外框架采用坚固的钢架,表面覆盖以钢丝网,既保护LED灯管又允许光线穿透,创造出精致而透明的效果。

 

 

"光之融合与交织" 是本次灯光装置的创作理念,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复杂而美丽的世界中,光线是自然界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而交织则是各种要素、思想和情感的交汇点。这一创作理念旨在将光与结构、色彩与情感融合和交织,创造出一种视觉、感官和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作品名称:《赤潮》

作者:刘绮靖

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张兰、陈敏、李文东

 

作品介绍

 

“夜幕降临,海风舞动,海浪携着蓝色荧光拍打在沙滩礁石上,氤氲间,一条条蓝色光带随海浪波动,仿佛银河坠落,璀璨又梦幻。”

 

 

但是,“蓝眼泪”的出现对大自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可能是大海流下的伤心泪水。因为“蓝眼泪”本质上是一种赤潮。而赤潮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种: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可致鱼类死亡;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毒素,毒素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所以,这款灯具是为了警示这种现象而设计的。蓝眼泪虽然美丽,但也存在着危险。

 

 

作品名称:《“星火之冠”灯具装置设计》

作者:袁梦圆、张兰青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于红霞

 

作品介绍

竹编灯具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手工编织的竹灯至今仍具有一定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它的装饰意味浓厚,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在点缀三街六巷、庭院门堂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田园气息与文化氛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此灯以草帽为原型,作为一种对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

 

 

在竹编灯的设计上,我们不能仅仅是传承古老的竹编工艺,而应在绿色生态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对竹编灯具造型与结构设计进行拓展尝试,在呼唤人们对环保生态产品引起重视的同时,探索当代绿色灯具可持续的设计之路,提升当代灯具产品的绿色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品质。

 

 

 

作品名称:《以武明桩》

作者:罗扬扬、张奕杰

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恺颖

 

作品介绍

佛山被誉为”武术之乡“,该装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黄飞鸿纪念馆中,坐落在佛山市区中心、著名旅游名胜地祖庙的北侧。

 

 

本项目以佛山武术文化为核心,突出当地传统的民间文化利用传统结合现代的手法,演绎全新的武术文化利用灯光凸显武术动作特色为参观者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富有武术气息的休闲胜地,并且满足商业运营基本需求。

 

 

以佛山武术文化为核心,凸显佛山传统历史记忆。以传统练武道具梅花桩为元素,体现佛山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的信念,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富有人文艺术气息的休闲胜地。

 

 

 

作品名称:《流连》

作者:赵雨泓

学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谢嘉宁、卢家宜、邹嘉应

 

作品介绍

第一个部分——艺术装置,主要由金属构成,将LED显示屏拼贴覆盖至金属表面,用于展示灯光效果;造型上,引申“流连”之意,参考了风车和榕树树根的结构设计而成。

 

第二个部分——基于红外感应的智能光影系统。当游客在建筑周围活动时,红外系统会识别人群的活动频率并发送指令至LED显示屏,使其展示出动态的灯光效果(如效果图例中展示的科幻、星空、写实主题灯光)。

 

 

作品名称为《流连》,以小孩子遇见喜欢的事物流连忘返的美好景象为灵感,秉承“人光互动”的宗旨设计而成。

 

 

当下,智能时代、AI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于智能技术和AI技术的“人光互动”形式已成为照明设计领域新一轮的焦点。本方案蕴含了作者对照明设计领域未来的美好展望,充分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发挥奇思妙想,展示作者对“人光互动”的理解和人文情怀的思考。

 

 

 

来源:金手指奖


 
 
  注:以下内容无关设计竞赛相关信息。为本网站关于版权声明。

本网站中未标注“来源或是标注“来源**(网站)”的作品,均转载于第三方网络平台,本网站转载系出于传递设计大赛信息之目的,不保证所有赛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请您在阅读、创作过程中自行确认,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附件下载问题:如果附件下载显示无权限,请更换浏览器,不要用EDGE浏览器,推荐谷歌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