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用户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最常见的是在APP上埋点采集、通过一些广告联盟来共享用户的浏览器记录、Cookies等信息,当然还会有专人倒卖用户基本数据和行为数据,甚至在用户电脑上植入木马病毒,以后台运行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这就导致不论是在搜索引擎、淘宝还是在聊天软件上的记录,都有可能被获取到。虽然不合法,但是民不举官不究,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二、平台的“杀熟套路”
1、提高价钱
对购物毫不犹豫的用户,平台会在适当时候给予一点点提价,因为这部分人对价格不敏感,不会注意到这部分提价,结果便会多花一点点钱。
比如,买一张2000元的机票偷偷加10块钱,这虽然无足轻重,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些机票平台卖一张机票才盈利5元钱,这多加的10元就让盈利翻了300%。
2、减少优惠
这种“杀”的方式不是故意抬高价格,而是减少优惠券,因为你是老用户,已经养成了习惯,有没有这张优惠券都会忠诚的留在平台上。但同时平台会多给新用户优惠券,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不过,商家通过大数据“标记”用户的行为在某一程度上也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例如餐饮业通过美团和大众点评等订餐平台可以获取消费者口味偏好以及消费评价,根据这些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这在以前的被动获取时代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不能因为少数商家的不道德行为,对大数据分析全盘否定。
三、面对大数据“杀熟”的应对方法
针对大数据“杀熟”,我们也要见招拆招,充分利用平台的机器人检测机制,顺应算法来套取部分优惠。之前脉脉上就有用户爆出,针对京东监控用户的购物车问题,提出了反向破解方式:
这是应用了机器人检测过程中的逻辑规律,反其道而行之,顺应算法来获得优惠,但不知道是否已经被修正。
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对抗。
1、多账号对比分析
准备一部备用机,连上Wi-Fi后不注册账号,在目标平台上进行商品价格监测,与正常的搜索价格进行对比。如果用苹果手机,可以再用一部安卓机做补充,用安卓机可以用苹果机做补充。
2、避免信息串联
尽量避免在多个平台上使用相同的昵称和邮箱注册,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平台采用信息拼接的方式获取到你的多维度信息。
日常避免多APP串联,比如,拒绝APP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让你关联脉脉、芝麻信用、大街网等第三方网站,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止信息被共享。
3、线上线下尺标预估
有时间的话去实体店转转,或在平台上对比不同的商家、查询多款APP来比价。
所以,面对大数据“杀熟”的趋势,消费者应该积极主动的保护个人隐私;作为商家,应该反思大数据的各种不同用法,在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遵守合规合法的交易原则,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杀熟”能变成“亲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