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家又添了一个孩子,李乐德的弟弟李伟德。陈嫂对李家的三个孩子视如己出,事无巨细。
自然灾害的三年里,李家的生活大不如前,陈嫂心疼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们,自己只啃一小块锅巴。
李振宇发现后,对妻子说:“陈嫂这样会饿坏的,咱们得想想办法。”
于是,每次煮饭时,他们提前将饭菜平均分到碗里再蒸,每个人拿一份,如此陈嫂才吃上半饱。
本以为熬过了灾年,日子就会好起来。然而李振宇却不幸因病去世,抛下妻子和三个尚且年幼的孩子。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李家的生活变得更为紧张,可陈嫂却舍不得离开李家,离开孩子们。
她主动提出不要20元的工资,只要有口饭吃,也是从那时起,她再也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
可命运总爱捉弄人,全家人还未从接二连三的变故中走出来,又迎来了动荡的时代。
李乐德一家全被关进了局子,一关就关了8个月,陈嫂始终坚信李家人没干坏事,一定会回来,一直默默的守着家。
面对隔三差五上门搜查的人,陈嫂由害怕慢慢变得淡定,当被质问“为什么不走?”时,陈嫂说:“我没有亲人了,这就是我的家。”
那段难熬的日子,是陈嫂陪着李家人慢慢熬过来的,她常常去看他们,送书,送被褥,送衣物。
里面的人知道,外面还有人等着他们,心里也燃起对未来的期盼,多了生活的信心。
高墙内外,陈嫂和李家的人成为彼此的牵挂,彼此的守候,而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1977年全国恢复高中考试,李乐德以当年上海试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第二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
后去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于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92年,李乐德成为著名的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
随着李家三姐弟和母亲移居美国,家里又剩下了陈嫂一个人生活,可李乐德始终没有忘记陪着他长大的陈嫂。
在功成名就之时,李乐德第一件想做的事情便是接陈嫂到美国一起生活,亲属关系一栏填的是“养母”。
70多岁的陈嫂生平第一次去烫了个头发,给自己做了几件新衣服,满心欢喜地坐上飞往纽约的飞机。
李乐德全家一有空,就开车带着母亲和陈嫂四处游玩,他们去过波士顿、纽约、费城以及一些名胜古迹。
李乐德还带陈嫂参观了他任教的耶鲁大学,他工作的办公室,陈嫂为李乐德如今的成就感到很自豪。
虽然在美国享福的日子很惬意,但陈嫂始终不太习惯,因为不会说外语,无法和人交流,看不懂电视,闷在家里很无聊。
在美国住了一年多后,在陈嫂的再三要求下,她又独自回到了上海,住进淮海大楼的,房子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82岁的陈嫂双腿萎缩,不能走路,生活已无法自理。
为了照顾陈嫂,李乐德托人找了一个安徽的小保姆桂林,将陈嫂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十分周到。
不仅如此,李乐德还为陈嫂在床头装上一部电话,空时便会电话陪陈嫂说说话,聊聊家常,每次回国也都要回家看看陈嫂。
李乐德的儿子李陶也是陈嫂一手带大的,小时候总会围着陈嫂“阿婆,阿婆”地叫,即使后来去了国外,可回到上海,总会去见见阿婆,说几句悄悄话。
淮海大楼的邻居见到陈嫂,都夸她有福气,陈嫂笑眯眯的答道:“我是碰上了好人家呀!”
都说:“善有善报,福有攸归。”
李家人的和善,在陈嫂身上种下了善因,在家人处于绝境时,得到陈嫂衷心跟随,不离不弃,而他们又回报予陈嫂安乐的晚年。
陈嫂自从来到李家,就再也没有离开,整整陪伴李家四代人,看过繁盛,历过绝境,她一生无儿无女,却也“儿孙满堂”。
他们之间没有血浓于水的亲缘,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胜似血脉里的亲情。
善良有轮回,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身边。
资料来源:
《最新社会新闻故事纪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